自7月18日开始,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技嘉年华在潍坊万达广场上演。在这里,上千名6—14岁青少年体验操控无人机完成特技飞行、用脑电波控制机器人行动、用3D打印实现创意设计……这场将持续19天的“青少年智能机器人体验营”不仅点燃了孩子们对科技的热情,更展示了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专业的教学实力。
学校智能机器人服务中心(潍坊)作为活动的主要承办方,打造了“机器人探险家基地”“AI创想研究所”等六大主题体验区,展示了“青少年智能机器人体验中心”拥有的宇树、优必选人形机器人,云际、洛必德服务机器人等62款行业领先智能设备,并派出8名在校生全程参与设备调试、运营维护、指导操作等工作。从活动策划到现场搭建,从设备调试到互动讲解,这些“准工程师”们用专业素养赢得了家长和孩子们的一致好评。“看到自己设计的VR体验项目让小朋友们惊叹不已、纷纷体验,这种成就感是在课堂上无法获得的。”参与活动的大二学生夏伟恺这样说道。
通过“1+X+N”培养模式,学校整合了全国22家头部智能机器人企业优秀资源,确保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实现无缝对接。“我们的课堂没有‘围墙’。”专业负责人陈汝龙介绍道,“学生在大一就能接触企业真实项目,大二可以参与商业部署,毕业时就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。”这种产教深度融合的培养模式成效显著,学校人工智能等相关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%以上,平均起薪6000元左右,多名优秀毕业生已成为企业内部的技术骨干。
在体验营中,还特别设置了“职业体验日”,让青年学生提前感受智能机器人工程师的工作内容。来自潍坊一中的张同学体验后表示,“原来工程师不只是埋头写代码,还要懂设计、会沟通,这种综合素质优势正是我向往的”。
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,智能机器人技术人才缺口持续扩大。近年来,学校紧跟产业需求,不断优化课程体系,新增“机器人视觉识别”“智能控制系统”等前沿课程,与多家企业共建校外实训基地,将真实企业项目搬进课堂,确保学生掌握最实用、最前沿的职业技能。同时,积极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。2024年,学生团队研发的“智行守护—打造基于视觉测算的AI安全驾驶引领者”项目获得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。
本次“青少年智能机器人体验营”的成功举办,是学校智能机器人服务中心(潍坊)践行“服务地方、回馈社会”理念的生动缩影,既为青少年叩开了人工智能世界的大门,更为在校生搭建了宝贵的“实战练兵场”。未来,中心将继续深化“1+X+N”产教融合生态圈建设,以青少年智能机器人体验中心为重要窗口,常态化开展科普研学等社会服务活动,持续拓展社会服务圈,将智能机器人技术赋能更多社会服务领域,坚持将社会服务作为育人的“第二课堂”,充分发挥中心的平台优势、专业优势、技术优势等,为潍坊市乃至山东省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构筑坚实的“人才底座”,彰显服务社会的责任担当。
(撰稿:武洪萍、柳延德 审核:武洪萍、陈文文)